让人才既能追逐“仰望星空”的梦想,也能获得“脚踏实地”的归属——
智汇吴中 积蓄人才生态新动能
□苏报驻吴中区记者 陆宇其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吴中区蓄势待发。作为扬帆远航的“第一资源”,人才更是吴中打造“一标杆、三高地”、建设美丽吴中实践中的第一选择。今天,520“吴爱人才”人才主题日活动在运河畔拉开大幕,全面展示吴中区优质的人才生态环境,向广大人才“袒露心意”。
种下梧桐引凤凰,厚培沃土聚英才。这些年,从加强人才培育引进,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再到完善乐业安居服务,吴中以打造极具创新活力的人才高地为目标,不断修订完善人才配套政策,用独具吴中特色的发展激励保障体系让人才在筑梦吴中的路上“永不独行”。
“520,是吴中的人才主题日,更是我们向人才的告白日。”吴中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吴中将坚定不移向“新”转换,让各类人才既能追逐“仰望星空”的梦想,也能获得“脚踏实地”的归属。
引才有道:发展“最靓产业”,吴中仰仗“最强大脑”
4月底,随着“智汇吴中·才聚鹏城”吴中区专场人才路演活动的启幕,深圳的科创圈子里刮起一阵“吴中旋风”。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走出去,才能在更高更广阔的舞台上广纳英才。
活动中,多位智能制造、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项目代表登台路演,“妙语连珠”间“秀”出硬核实力,让评委和观众眼前一亮。最终,10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不仅有机会获得百万元的项目资助,落户吴中后还有一揽子扶持政策助其茁壮成长。
这是吴中创新打造的“智汇吴中”人才项目路演系列活动的精彩缩影,它们架起了高端人才项目在运河旁、太湖畔“开花结果”的桥梁。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拥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人才已经成为优质项目的核心要素。”吴中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吴中的“制造基因”里就镌刻着实业兴区、人才强区的使命,近年来逐步成型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和工业互联网、检验检测两大特色产业的产业结构,更对提升区域人才密度、创新速度和资源集中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对区域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吴中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宽广的格局和更灵活的机制加速人才集聚:顶尖人才引进不吝“真金白银”,给予“一事一议”上不封顶的项目资助;优化东吴科技领军人才计划,立项的创业人才最高可获得300万元项目资助及场租减免等一揽子支持;出台东吴科技企业家计划,赋予企业家举荐领军人才的权力,为创新“蓄水池”注入更多来自经营生产一线的“源头活水”……
招才引智诚意满满,天下英雄纷至沓来。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追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CEO俞浩就对吴中的“求贤若渴”感同身受。“吴中区协调出一栋能容纳2000人的研发办公空间,并在吴淞江科技产业园协调出2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我们把总部也迁了过来。”今年获得了亿元级融资的追创科技,将聚力研发和制造一体化实践,继续与吴中同行。
育才有方:从“起跑”到“起飞”,吴中倾心呵护成长
人才来了,如何留得住、发展得好,考验的是一座城市综合协调多维度力量、对人才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能力。
“盖睿的今天,始于吴中的信任。”在吴中一路成长起来的江苏盖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例子很有说服力——获评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和苏州市数字产业化发展“头雁”企业、2020年营收突破2亿元、6年就成长为国内领先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回首创业路,公司总经理杨豪放觉得自己很幸运选择在吴中打拼。
“6年前,很多人都质疑我们提倡的‘数字医疗’概念,吴中科技部门却始终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在人才招聘、办公保障和土地供给上给了一家初创企业诸多关怀,为我们起步阶段持续提供助力。”杨豪放说。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在吴中,还有更多像杨豪放这样怀揣梦想的创业人才,在创新创业的舞台上大展手脚——从“起跑”到“起飞”,吴中多措并举,始终伴随着人才的成长。
产业发展载体来了。太湖湾数字科技园、吴中生物医药产业园、国裕创新大厦等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载体规划运营,遍布全区各大板块,除了为企业提供物理上的发展空间,更有专人提供“创新孵化—产业加速—股权投资”的全链条、全流程服务,厚植企业成长的优渥土壤,真正让“好项目不缺地、好产业不缺空间”。
金融“活水”来了。20亿元规模的“东吴贷”和“东吴知识贷”提供零抵押纯信用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有助于精准解决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初期“融资难、融资贵、轻资产、缺担保”的问题。2亿元规模的东吴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和3亿元规模的东吴人才基金,以及乡镇板块抱团组建1.1亿元规模的吴中联合创新种子基金,用“科技+人才+金融”的深度融合,激活吴中大地创新创业的“一池春水”。
大院大所“智囊团”来了。吴中“校企合作、企业主导、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新型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步履不停”,与西安交通大学携手打造的苏州高端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用大数据帮助传统制造行业降本增效,让不少企业尝到了智能转型的“甜头”。今年,同济大学、哈工大等高等院校还将在吴中创建联合实验室或技术研发中心,高校的科教资源、市场的产业资源、政府的政务资源在吴中大地融合叠加,集聚出强大的创新活力。
暖才有心:优化人才生态,吴中不止“跨前一步”
人才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招引高层次人才,更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系统性的、对区域整体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是一场比拼耐力和细节的“持久战”;对人才而言,他们也将“用脚投票”,为城市对知识的尊重程度作出最生动的注脚。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褚文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放弃国外“钱多活少”的岗位,这位40岁不到却已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的高层次人才,为了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机的“中国创造”,回国加盟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成了公司研发部门的领头人。
褚文强坦言,回国前,自己还对落户苏州后的发展前景有所担忧。但在吴中区人才办积极主动的“保姆式”服务下,他打消疑虑,将更多精力专注于业务。“在辅导荣誉、奖项、人才计划的申请之外,他们还帮忙解决了子女就近入学、开具购房证明等问题,在吴中,安居和乐业可以兼得。”褚文强说。
聚焦人才需求,吴中正以更为积极主动姿态抓好“关键小事”,为人才留吴筑梦营造更为立体的生态环境——在“跨前一步”的理念下,吴中的人才服务暖人更暖心。
这种温暖,体现在创业有所居。在吴中,涵盖了购房贴、租房贴、优购房、优租房、购房绿色通道等多种支持的人才乐居体系正在逐渐成型,高层次人才的安家补贴最高可达250万元,还有上浮1.5倍到4倍的公积金贷款额度作为补充。在甪直、胥口、木渎等创新创业的“主阵地”,不久的将来,11个示范性高层次人才公寓将提供超过3000个高品质房间,为吴中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这种温暖,还体现在礼遇有所悦。针对高层次人才发放的“东吴人才VIP卡”,可让持卡人才享受贷、医、住、行、游等全方位的人才礼遇“大礼包”。作为“人才来吴总入口”的东吴创新服务中心,也将贯彻“一站式受理、一揽子服务、最多跑一次”的初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生活、发展、中介等集约化服务。
“以此次人才主题日活动为契机,向全球人才传递吴中求才揽才之心和惜才用才之情。”吴中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吴中将继续用人才引领发展,聚力营造更加优质的人才发展环境,倾力打造太湖最美的“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着力吸引更多人才首选吴中、扎根吴中,在太湖畔实现自己创新创业的梦想。